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2年08月01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副刊▪文学
2022年08月01日

修水呷茶

□ 游亮明

 

修水多山多水,气候温和,雨水充沛,光照条件好,非常适合茶树生长,是天然的宜茶地域。修水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,自唐宋以来修水的茶叶就闻名于世,最典型的要数“双井绿”和“宁红茶”了。宋朝欧阳修在他的《归田录》中将双井绿推崇为 “草茶第一”,又针对该茶的品质特点等专门作《双井茶》一诗。宁红茶在清光绪年间被列为贡品,闻名海内外,享有“宁红不到庄,茶叶不开箱”的盛誉。

呷茶(呷字在赣语系里读qia,音同恰字),是修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修水茶文化的核心所在。修水茶可分“官茶”和“土茶”,官茶是市场上常见出售的宁红和双井绿等,通常都是在茶场里采用现代机械工具规模加工的,是修水茶叶走向域外的典型代表,也可以说是修水的名片之一,每次回修水总要带几盒包装精美的宁红茶送给朋友,听到朋友品饮后的盛赞,颇觉自豪;而土茶便是寻常百姓家做的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的手工茶,房前屋后、田角地头种上几株茶树,待采茶时便背着背篓采摘,茶树多的可以采到一背篓,少的也有大半撮箕。采回来的茶叶在锅里热炒杀青后,便倒在一个大盘箕里,茶叶量多的便是人站在上面用脚踩揉着,茶叶量少的则用双手搓揉着,流淌出绿水后,稍微弄松散后又团在一起搓揉,待茶叶成形后就拿出去晒干,这便是手工做的青茶了,手工红茶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加上发酵等工序。百姓家呷的茶便是这手工做的青茶或红茶,官道上的宁红和双井绿基本上是不出现在普通百姓呷的茶里的。

修水呷茶的是一种礼数。客人进门刚坐下来,主家的女人便双手端着一碗茶到你面前一步开外的位置,身子微微前倾,同时嘴里还要轻轻的说一声“请呷茶”,双手端茶也是非常讲究的,一只手拿着茶碗耳把,一只手扶着茶碗身,以示敬意。客人接茶碗也是有一定规矩的,要微微站起来身来双手接茶,一手托着茶碗底,一手扶着茶碗身,坐下来后茶碗要端在手上稍微停留几秒,既不能立马呷,也不能随手放下,呷上两口后应将茶碗放桌子或茶几上,绝对不能放在地上的,客人辞别时,肯定得道一句“多谢茶啊”,主人目送客人走出大门一段路后才返回自家屋里。亲朋好友来访时,泡茶的茶料是有讲究的,女主人娘家来的人,泡的茶绝对是最高规格的,茶碗里放的有秋天采集腌制好的菊花,有手工做的青茶,有炒熟的芝麻、黄豆、花生,还有的要放点盐腌的萝卜丁,极少数的还要放一片茶芎等,然后用烧开的水一冲,一杯地道的、迎面扑香的修水茶便端到你面前了。如果是玻璃茶杯,你便可以看到这杯茶是“上不见水,下不见底,片片舒展的菊花茶叶悬浮在茶汤里”,赏心悦目,沁人心脾。一般客人来,茶碗里茶叶、菊花、芝麻、花生、豆子是少不了的,可能茶料的数量会随客人而变化,年尊的人会多放些,一碗茶呷完,肚子也有个小半饱了,一趟亲戚走下来,可谓是酒醉肴饱茶不少。

修水人坐在一起,呷茶是必不可少的,以茶来烘托氛围。在我的印象中,修水呷茶氛围最浓郁的地方,以前要算电影院门前的大广场,现在逐步移驾到马家洲了,一顶顶帐篷下摆放着一张张茶桌,从早到晚,呷茶的人是走了一波又来一波,热闹非凡。几个朋友坐下来,茶老板便热情地介绍茶的品种,点上一杯自己偏好的茶后,便海阔天空聊起来,非常惬意。呷茶最热闹的场面便是结婚闹新房了,闹新房是修水人结婚必不可少的环节,新郎官的同龄好友们肯定会在结婚的当天晚上邀在一起去闹新房的。闹新房时,主人家泡的茶质量是很高的,上茶的次数也是最多的,专门安排两位年轻一点的女性在茶房里负责泡茶,十来分钟就要端一盘茶出来,除了礼节外,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闹新房的人不停地出去方便,减少对新娘子的刁难。待几大碗茶下肚后,主家便请闹新房的客人上桌吃饭,望着满桌的大菜,无奈肚子里尽是茶水,一个个只能象征性吃一点,见此情景,主人家和围观的人们便哈哈大笑。

绝大多数家庭平时呷茶并不会像招待客人那样讲究,大多都是用一只土罐或瓷壶,抓一把自制的茶叶,倒上刚烧开的水,便是家常茶了。夏天农忙劳作出汗多,农家便在土罐里放一小匙盐,补充点盐份,有的还要放几粒花椒,既防止茶水变味发馊,又让茶水有一种淡淡的花椒味,随手拿一只茶碗倒满,咕咚咕咚几口呷下去,咂咂嘴巴,满口留香,一天劳作下来的疲惫感也随之消散怠尽。最近因新冠疫情居家办公,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,便是取出从修水老家带来的姐姐手工做的青茶,净壶、烧水、冲茶,闻着扑鼻的茶香,用小茶杯呷上一口,回味悠长,心旷神怡,夏日的烦躁随之飘散,透过琥珀色的茶汤,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山、家乡的水,还有家乡的亲人们,思绪万千。

每年回家省亲,到亲朋好友家走访或左邻右舍串门,呷一碗茶是必不可少的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的呷茶习惯和礼数也在慢慢发生变化,有的开始兴起泡功夫茶了,一张不大的茶床上摆满了品茗杯和茶道等,一道道操作流程看得人眼花缭乱,虽然主人的好客热情不减,但喝到嘴里的,绝不是心目中期许的那种味道,缺少了呷的神韵。一碗修水茶并不足以惹人看重,可它包含着的却是一种风俗、一种传承,更是身在他乡游子们深深的记忆和浓浓的乡愁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